医保购药限制取消,市民持医保卡到药店买药不用再顾虑所购药品的品类、次数、时间等问题,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同时也是重磅利好药店的一项新政!
01
事实证明,规定虽然促进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但也给百姓购药带来不少困扰。上海市医保局基金监管处工作人员徐震介绍,随着一系列医保改革的深入推进,针对定点零售药店的部分管理措施,已经难以适应老百姓的购药需求。于是,在深入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23年4月25日上海市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零售药店管理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服务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定点零售药店管理。
此次《通知》共具体优化了四项举措:一是取消了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内非处方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规定,要求定点零售药店指导参保人员合理购买和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内的非处方药品;二是取消了定点零售药店同一天内向参保人员提供非处方药品配售服务的次数限制;三是对于在一次服务中或对于同店同卡余药量超过一个月的,不再限制相同药理作用非处方药品的配售服务;四是取消了参保人员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医保药品的金额限制,最大限度方便了老百姓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02
为什么要放开医保购药限制?
为什么上海近期要放开医保购药限制?
很显然,由上所述,一方面是基于解决市民购药遇到的现实困境的考量。“比如,对非处方药品每天购药一次的规定,难以应对群众发生临时突发情况的购药需求;再比如,非处方药品余药量超过一个月即不能重复购买此药品,难以满足慢性病长期服药和病情复杂、用药品种数量较多的群众购药需求。”徐震介绍。
另一方面,也是落实国家医保局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精神。当前,大批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纳入了门诊统筹,患者可以在医院看病开方,到药店依据处方购药,并享受统筹医保支付。如设限过多,显然可能会出现患者无法在药店买到、买齐医生所开之药的现象。
此外,可能也与近年来国家层面严厉打击骗保行为,确保医保基金使用安全的政策陆续出台、宣教持续推进及监管技术的日臻成熟密不可分。
实际上,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和确保医保资金安全有序运行一直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今年3月1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督检查,规范飞行检查工作,本《办法》已于5月1日起实施。
搜药注意到,4月23日北京市医保局印发《2023年北京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其中着重强调坚持把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常态化高压监管态势,并指出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不能骗的长效机制;强化立体监管,保持不敢骗的浓厚氛围;推进信用监管,打造不想骗的自律体系;提升智能监管,筑牢骗不了的科技防线。把筑牢医保基金使用安全长城当做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自然事无不成。
搜药认为,最关键的是,可能跟近年来在打击骗保政策的驱动下,相关配套监管技术的成熟有关。掌握了完善的监管技术手段,相关部门便有了放开医保购药限制的底气。诚如上海市医保局所表示的那样:优化措施“放得开”,还要始终坚持“管得住”,一方面要求定点零售药店健全内部医保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智能监管,在方便参保人员购药的同时,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03
毋庸置疑,上海放开定点零售药店非处方药购买限制,将实质性利好本地药店。
首先,放开购买限制将吸引更多的顾客到药店购买更多的药品,这将为药店增加顾客流量。其次,更多的顾客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机会,药店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非处方药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来吸引顾客,从而增加销售额。与此同时,放开购买限制也为药店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会。药店可以考虑扩大产品范围,涉足诸如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或健康服务等领域,从而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为打击骗保,长期以来,部分相关部门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例如下架保健食品、对非药物品下达“禁售令”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可以说,这些举措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好的,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
随着医保基金监管政策趋严趋紧,监管技术逐渐完善成熟,上海放开购药限制虽是一地之举,但其示范效应不容忽视。
如今无论是上海市民,还是上海的药店,均享受到了新政的便利和实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否意味着上海的政策势头将会进一步推广至全国,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和药店获益?
值得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