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的医保乙类药品处方,到门诊统筹药店购买可以按甲类规格报销。
01
乙类药品按甲类报销,有助于药店获客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医保进一步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若干举措》。本次新政的发布,涉及药店医保报销政策调整,两条热点内容引发院外市场强烈关注。
一是基层用药参照甲类支付政策 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的医保目录内的乙类药品(定额标准自负药品除外),参照甲类药品支付。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支付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是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 2023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参保人员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的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执行开具处方医疗机构相同的门诊待遇,进一步拓宽患者配药渠道。
以上两条政策意味着,从10月1日起,上海地区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处方,市民在本地定点药店(已纳入门诊统筹)购买医保乙类药,可按甲类药品支付。
此前,上海地区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医保目录内的乙类药品时,需要自己先付总额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再按医保报销比例支付。如今,乙类药品在基层报销可以参照甲类药品,全部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同一款乙类药品,在社区医院买要比在大医院买便宜得多,也促进了更多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中心看病就医。
扩大社区卫生服中心就医人数,也将促使药店客流量进一步加大。对患者需要但社区尚未配备的药品,或是患者需要但社区已经售空的药品,可由社区医生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到定点药店就近购买,享受与社区同等待遇,极大地提高了门诊统筹药店的吸引力,促使医院购药人群回到药店。
02
10月起,大批电子处方开始外流
10月7日,贵州省医保局发布了《省医保局关于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支持“互联网+”处方流转,本统筹区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的药品费用,应由医保基金支付部分,由统筹区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同时,在线开具的处方在本院购药或流转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并经药师审核后按规定上传医保结算系统。
在监督考核领域,《通知》则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处理办法。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对互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机制,根据“互联网+”医保服务的特点细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此外,通过医保智能审核和智能监控等方式,加强数据分析和监控,依法依规查处“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医保违法违规行为。
不仅是贵州省,10月1日起,江西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做好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和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办法政策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也开始正式实施。
江西省明确,在接入省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之后,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凭其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具的电子处方,到门诊统筹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可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江西各设区市医保部门要抓紧督促指导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加快本机构结算系统及电子处方流转接口改造,依托国家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电子处方应用。这意味着,门诊统筹药店接收电子处方,除了是本地医院外,也可以是互联网医院平台(须符合本省规定),极大扩充了处方来源渠道,有利于门诊统筹药店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上线或在试点省级电子处方中心的地方有海南、江苏、山东、内蒙古、福建、甘肃等地。部分地区的电子处方已经实现从医院到药店的流转。
03
外流处方千亿市场,药店该借谁的东风?
随着医保支付政策对院外市场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零售药店如何实现经营增量才是关键,处方外流带来的千亿市场,一直被行业所关注和反复分析。然而,处方外流只是第一步,药店端专业药师对外流处方药品的了解程度、对顾客的服务能力都在影响传统药店向专业药店转型的进度。
首先,是部分药店的药师专业知识不足,与承接外流处方的专业药店要求程度存在差距,还不能满足社会药店对患者的服务需求,而做到让消费者满意的药学服务也不能一蹴而就。其次,是药品种类的不足,药房经营面积、经营范围和厂家资源投放等限制因素,制约了药师掌握更多的药品知识,对药师挑战很大。
人力和资源的不足,同时制约着外流处方在药店的落地。药店无法针对某一个处方药品精细化渗透,而一个药品能否真正打入市场,药店自身努力只是一方面,也看制药企业是否有决心和意愿,以及资源投入的力度、高效执行力的保持。
当下,很多制药企业依然围绕医疗机构开展工作,院外的药店只有产品进来,适合药店的一整套销售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上升到“理念”层次。药企的团队、服务、培训、营销打法等实时跟进也至关重要,处方药本就需要谨慎使用,而最懂处方药的莫过于制药企业本身。
药师针对处方外流药品做顾客教育时,无论是专业的培训还是活动、社群营销,就要动用市场营销的力量,甚至会用到连锁药师、推广模型和渠道力量,而这些布局的设计,药店都离不开制药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在药品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每一家药店都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某种药品打入市场。杭州九洲大药房就是携手制药企业开拓市场的极佳样板,九洲大药房摒弃了传统的送礼品拉人情方式,选择从专业化下手,所有门店及所有区域每个月都会安排走进社区,在厂家的带领下通过慢病管理与顾客进行专业性的互动,用持之以恒的时间沉淀与顾客慢慢走到一起。
电子处方流转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门诊统筹政策更好地惠及群众,让药店业务更好地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