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热点资讯> 浏览文章
药店行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机遇的时代。

一方面,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药店的价值得到重塑,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增加,为药店带来了机遇。
另一方面,医保统筹、门诊统筹等政策的出台,对药店的利润空间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药店做好服务,不赚医保的钱。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考验药店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根据东海证券的研报,近几年药店的品单价、客单价逐年提高,客品数基本保持稳定。品单价从2013年的25.5元增长至2021年的30.8元,增幅为21%;客单价从2013年的57.0元增长至2021年的83.0元,增幅为46%;客品数从2013年的人均3.2件增长至 2021年的3.6件。
这一趋势反映了药店客户对药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升级,更加注重购买质量和效果,愿意为高品质的药品和服务付出更高的价格。同时,这也要求药店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客户黏性和忠诚度。
在这样的形势下,药店该如何应对呢?在2023乌镇健康大会上,养天和集团董事长李能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药品零售行业的矛盾性,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直播、商保和大单品。他认为,这三个方面是药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药店与其他渠道区别开来的核心竞争力。
4.jpeg

01


投资缺乏、消费低迷、政策压力
李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药品零售行业的矛盾性:
一是行业投资没钱,顾客不敢消费。他指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2023年全国GDP增长目标设定于5%左右,“提振内需”是宏观调控政策重点,促消费、促基建相关政策加码。但是,在医疗领域,由于医保统筹、门诊统筹等政策的实施,导致药店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者缺乏信心;同时,由于医保支付标准低、自付比例高、报销难等问题,消费者也不敢消费。
据新浪财经报道,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2606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5%。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54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与2019年的10.2%相比有所下降。而根据未来智库的数据,2021年全国药店数量为60.65万家,连锁率达55.28%。这一数量与2019年的54.6万家相比有所增加,但增速已逐渐放缓。
二是防控放开之后,药店冲了一下赚了一把。李能介绍说,在防疫相关药品和物资的带动下,公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单月零售药店市场呈爆发性增长,月销售规模突破800亿元,月度同比增长高达82%,对比疫情放开前的11月,环比增速也高达79%。但这种增长并不可持续,只是一次性的刺激效应。
三是行业的竞争一直在加剧。他认为,2020年之后,随着门店间距限制的放开,线下药店迎来又一波开店潮,但近3年增速已逐渐放缓,预计2025年全国药店数量将趋于饱和。而线上药店也在不断涌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医药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服务。这些线上线下的竞争,使得药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四是医保个账改革,行业的“阵痛”。他分析说,医保市场进入调整期,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以往,药店可以通过卖高价药、高利润药来赚钱,但现在,国家政策不允许在基础医疗上赚钱,要求药店降低药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附加值。这对于一些只靠卖药的传统药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02


直播、商保和大单品
面对这些矛盾,李能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直播。他表示,直播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渠道,可以让药店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来吸引和留住顾客,同时也可以推广一些健康食品、乙类OTC、中药饮片、二类器械、护肤美容系列等产品,这些产品与药店的消费人群相匹配,也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二是商保。李能认为,商保是药店的一个重要出口,因为它不仅能覆盖中高端人群,还能提升顾客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据《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未来五年,商业保险市场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该意见由中国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成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大单品。李能认为普药和慢病用药利润空间已经很小了,国家政策也不允许在基础医疗上赚钱。大单品是门店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带来增长的利润、人气、关联销售和多元化的增长点。他指出,药店要抓住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是解决不在医保目录的疾病,如敏感肌肤、灰指甲等;二是开发永恒不变的热销品种,如减肥、壮阳、睡眠、黑发、防脱等。
药品零售行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药店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直播、商保和大单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李能说。

END


关键字: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