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热点资讯> 浏览文章

01


长新冠已成基本事实

“二阳”感染引发社会关注

近期,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二阳”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北京市疾控中心新近发布的疫情周报显示,2023年第17周(4月24日至30日)以来,新冠感染连续两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播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呈现上升趋势,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

4月26日,于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每周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现在约有十分之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会出现通常所说的“长期新冠”,新冠病毒会持续存在,所有国家都要学会与其他传染病一起管理。

前几天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中科院院士高福向大家公开表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因此,面对长新冠不可掉以轻心。

刚刚过去的2023乌镇健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同样指出了长新冠存在的基本事实,会议期间并重磅发布了由张院士组织专家组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强调了中医药在治疗长期症状中的作用,推动了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治疗领域的发展。

除了需要关注长新冠的预后外,民众更需关注感染前的预防环节及早期抗病毒的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

02


国内药店销售数据道实情

中药抗病毒颗粒销量一骑绝尘

从今年一季度国内药店最畅销的药品品类数据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治疗感冒、流感,还是抗击新冠,在药物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国人倾向于选择中药产品。

中康CMH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国内药店最畅销药品的前5名几乎清一色为抗病毒、感冒、流感类用药,其中包括抗病毒颗粒、小柴胡汤、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等,5个用来治疗感冒、流感和抗病毒的中成药单品霸占了药店销售金榜。

在今年一季度国内药店抗病毒品类的销售数据中,搜药注意到,抗病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胶囊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单品,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位居榜首的由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颗粒。数据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抗病毒颗粒销售额高达1.47亿元,同赛道市场份额占有率为30.86%,同比增长77.30%。

据广州番禺一药店店员介绍,从4月中旬开始,当地二阳人数增多,周边小区的居民来药店购买中药抗病毒类产品较多,“目前门店抗病毒颗粒已经销售一空”。

北京某知名药店负责人证实,近期药店的实际经营情况与上述数据所反映的状况一致。

与此同时,该药店负责人告诉搜药,近期抗病毒中药销量确实有所上升。除了药品之外,抗原的市场销量也真实反映了当前“二阳”人数的波动,她说“今年1月份至前半个月,药店抗原的销量基本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而近两周以来抗原的销量也出现了诈尸般的苏醒”。

03


“长新冠”激发品类经营调整

需要积极做好抗病毒类产品储备

根据钟南山院士近日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的预判,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约4000万/周,6月底波峰约6500万/周。对于可能逐渐增加的感染波峰,钟南山提醒,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是预防和救治的重点。

基于“二阳”患者激增、长新冠是基本事实的认识,用户将会出现对抗病毒及预后药品的高频需求,药店的抗病毒类药物销量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新的二阳高峰来临之前,零售终端应该密切关注抗病毒类产品的库存,做好抗病毒类畅销药品的采购与储备。

对此,资深医药营销专家、江西黄伟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伟文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黄伟文说,当前药店可根据长新冠引发的系列综合征,有针对性地调整店内的药品经营品类,比如适当增加早期治疗新冠的中药类抗病毒类产品库存,调整长新冠预后药品的布局。另外,黄伟文还表示,药店应充分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让执业药师指导慢病专员去销售长新冠产品及一些慢病产品,加强慢病管理服务。

END



关键字: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