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热点资讯> 浏览文章

01


上海为纸质处方设置过渡期
近日,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实施纸质外配处方过渡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纸质处方退出处方外流的历史舞台指明了方向。
据了解,上海市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在此期间,各定点零售药店积板改造系统,对接医保电子处方信息平台,有效保障了参保人员用药需求。
为进一步便捷参保人员购药,特别是方便购买“双通道”药品,使参保人员逐步适应凭电子处方购药,对纸质处方设置过渡期(过渡期结束时问另行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过渡期内,参保人员可凭纸质处方,在门诊统筹药店购买“双通道”药品;而对无法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的参保人员,可继续持社会保障卡及纸质处方购药,发生的费用享受与开具处方定点医疗机构相同的门诊支付政策。
《通知》还要求各定点零售药店应加强处方审核,特别是药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的审核,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在参保人员购药过程中做好解释服务工作,指导购药参保人员逐步凭电子处方购药。
虽然《通知》没有明确指出过渡期的结束时间,可以肯定的是,距离纸质处方“寿终正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随着纸质处方过渡期的结束,参保人员将逐步过渡到凭电子处方购药的模式。
既然是过渡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转化衔接的问题。
新闻报道,近期就有上海市民反馈拿着医生开的纸质处方到“双通道”药店吃“闭门羹”的现象,因为药店已经积极响应政策要求进行了电子处方流转结算系统的更换和完善。怎样处理好纸质处方与电子处方过渡期的三方协调问题,当引起关注。

02


甘肃将适时取消纸质处方流转模式
多年来,处方流转一直是医药行业比较关注的话题。纸质处方的逐步废除和电子处方的普及显然为处方外流提供了便利。
近日,甘肃省医保智能处方系统首批试点机构已上线,截至目前已完成13张处方流转,涉及结算金额2.46万元。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市德生堂、国药控股慢病专业药房等部分“双通道”谈判药品定点零售药店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已上线应用。该系统将逐步将全省具备接入条件的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并按照“成熟一家接入一家”的原则将“双通道”谈判药品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该省医保局表示,后续将根据医保电子处方落地应用情况,适时取消传统纸质处方流转模式,并纳入其他药品扩大流转药品范围。
适时取消传统纸质处方流转模式,扩大流转药品范围,不仅便捷了参保人员购药,也有望为药店带来更多的客流和销量。

03


处方外流,电子处方被寄予厚望
相对于纸质处方而言,电子处方好处多多。使用电子处方,参保人员通过在线平台或手机应用方便获取和管理处方信息,节省了携带纸质处方的麻烦和遗失风险。电子处方传输和处理速度更快,减少了等待时间,药店能够快速提供所需药物。此外,准确的电子处方记录降低了手写错误和模糊导致的问题,为医疗保障和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各地处方外流政策的推进和门诊统筹的全面实施,电子处方所承载的处方外流被行业寄予了厚望。
搜药注意到,各地在遴选“双通道”和门诊统筹两大主要医保药店时,几乎都对电子处方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以新疆为例。近期新疆医保局印发了《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含门诊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遴选规程(试行)》《自治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遴选规程(试行)》的通知,在两份遴选规程中的“申请条件”一章中均要求“按照《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定点医药机构接入规范》要求,完善电子处方流转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
这表明,电子处方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处方外流的有力技术手段之一。无论电子处方还是纸质处方,能流出来就是好处方。对于药店行业而言,应该抓住当前处方电子化的政策利好,做好硬软件对接工作,为药店争取更多的客流与销售量。
此外,医保基金的智能化监管,从侧面也在推动着处方电子化的进程。
为保障医保基金的使用安全,切实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据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在近期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23年年底前,智能监管子系统将覆盖所有医保统筹区,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对医保结算数据进行全面智能审核。
站在医保基金的智能化监管角度来看,推动处方电子化无疑是落实医保基金智能化监管最便捷的前提和方式,这或许也是推动处方电子化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尽管电子处方在依赖电力、网络、信息泄露等方面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在各项政策的改革推动下,电子处方承接处方外流已逐渐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
1.jpeg2.jpeg

END


关键字: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