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热点资讯> 浏览文章

01


中药材价格居高,药房只能让利销售

“石斛进货价便宜了一两成,黄连、细辛、蜂房,这些常用品类都在涨价;党参、黄芪、元胡则是前阵子就已经完成涨价了。我们有的药材可以消化库存的,就暂时还没有在门店发布涨价通知,但消化完库存还是得逐步涨价,总不能做亏本买卖。”近日,某连锁药房总经理时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表示。

实际上部分药材涨价幅度跟年初比已经达到三四成,对于药店来说,“跟涨”还是“不跟涨”是一个两难抉择,避免高价买入就变得尤为关键。但难题在于中药材有一定的储存要求,药店很难提前大量囤货,所以只能尽量跟着波动周期走的同时,密切关注价格,逢低一点就抓紧买。为了避免高价赶客,药店的调价会滞后一点,温和一点,利润多让出去一点。

近期中药材涨价是普遍现象,线上线下都一样。源头药材涨价,经销商、渠道都得涨,涨幅太大的话是没办法自行内部解决的。偏偏对于常用药材而言,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高,所以这也进一步导致终端市场近期药材销售较为平淡,门店店员只能尽量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或采取一些买赠促销手段。

此外,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发现,此前被高频“点名”的酸枣仁价格目前仍不便宜。药店负责人表示,酸枣仁近段时间确实涨价了,当前销售情况很一般。“如果涨得太高的话,我们甚至会根据个别品种情况选择暂时不进货,宁可缺货也不能失去消费者信任,因为沟通解释成本非常高。”

02


涨价原因众说纷纭,供应链成各方关注焦点

中药价格上涨打了各家药店一个措手不及。关于上涨的原因,普遍说法有资本炒作、疫情刺激、劳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但通过对产、供、需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本轮中药材价格失控的原因极为复杂,亟待完善顶层架构、重构产业供应链利益格局。

其实不只是中药饮片折射出问题,大到新冠疫情,小到流行感冒,都体现出供应链是全国药品零售行业的重要短板。在遇到药品存量、价格波动时,如何组织好工作人员将相关药物及时配送到门店,是各家连锁药店都遇到的问题。

在过去,许多药店企业规模较小,门店数量有限,因此不需要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导致供应链精益化的程度不足,甚至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意识。然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门店数量增加,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监管日益严格,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欠缺开始显现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成本、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方面。

反观国内许多药店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仍然相对薄弱,大多数连锁药店目前仍局限于库房管理和库存管理的层面,尚未达到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未来,药店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尽早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在于,不能等到病入膏肓才下猛药治疗,而应该提前预防、及时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们供应链的强健程度达不到行业在特殊时期的硬性要求,更无法全部满足消费者在特殊时期起爆的囤药热情;更痛心的是,流行病专家、国家主管部门已经为社会做出较为精准的预测,但大部分连锁药店仍没能及时、高效、快速反应并作出全面积极应对。

03


打通产业链壁垒,各大企业不惜巨资投入

“通过疫情整个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的安全和柔性。在供应链端要建立一个各自所在省份的仓储配送体系,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要分流、采取应急处理。”,在2023乌镇健康大会暨第二届中国OTC大会上,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毅如是说。

据了解,益丰大药房通过跟九州通、东阳光这些上游供应链和合作伙伴企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进行深度和高度的协同。逐步实现了上下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合一。如此一来,既能够及时响应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也能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响应,提高配给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又能以更加柔性灵活的方式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而完善供应链,不仅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强强联合,也有向医药工业领域延伸的企业。7月7日,华人健康发布公告,拟以3.47亿元收购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苏神华”)100%股份。华人健康认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涉足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医药制造业,快速切入优质赛道,在专注于零售终端产业的同时,提升公司的整体持续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一心堂的子公司鸿翔中药更是拟4亿元投建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新建数字化智能制造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中药饮片数字化物流配送中心及第三方检验平台业务服务中心。面对中药饮片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不稳定的采购价格,当前众多药企都在加码布局中药饮片领域。

可以看出,众多药店连锁企业都是以零售终端为核心,在上游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医药零售企业。通过收购或合资等方式进入医药工业领域,不仅可以增加自有品牌产品的供应和研发能力,还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毛利率,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度。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在医药流通领域的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上游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实现产业链协同效应。

END


关键字: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