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违规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要被拆除了!
日前,国家和各级地方监管部门相继发布针对“监控乱象”的重磅文件,一场针对违规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对此,不少药店人表示:“太及时了!
3月3日,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全省药品监管领域开展“抓规范、优环境”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的通告》,其中提到,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6月,重点整治违规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等问题。
事实上,针对“监控乱象”,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整治。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4年12月底前,对执法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开展一次全面清理、规范工作。
《意见》明确,每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分别向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报告监控设备新增情况,并及时停止使用不合法、不合规、不必要的监控设备。
不仅如此,《意见》还要求,根据监管需要,确定监控设备的设置地点、间距和数量,设置地点要有明显可见的标识,投入使用前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此,不少药店人表示:“太及时了!”据一些药店老板和店员反馈,每个部门平均1个摄像头,再加上公司的摄像头,一个门店摄像头差不多有5个左右。这样的监控密度,使得很多顾客认为药店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事实上,此前就有热心读者向搜药透露,“一个小小的药房,十来个人,探头要十几个,在下面干活太压抑了,处处被监控,除了厕所里面。”显然,店内“全天候360度高清无死角”的高压监控让药店店员感到十分不自在,甚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心情。
而从上述一系列文件的密集发布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整治“监控乱象”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这无疑为长期受困于“监控之苦”的药店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相信在国家的有力推动下,药店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合理、有序的发展环境。
诚然,监控下的药店人一言一行要十分注意,有的时侯甚至如履薄冰,但我们也要看到,药店进入智能监管时代是大势所趋,也是药店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通过视频监控摄像头及智能终端,不仅能对定点药店的药店问诊、购药以及医保刷卡等行为进行实时监管,还能实时观看药品经营企业的药械经营存储、处方药销售、执业药师是否在岗履职等情况;打开麦克风,甚至还可以直接远程对任意一家药品经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用远程语音喊话进行及时纠正。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也正全力推进药店进入“智能监管”时代。不仅加大了对智能监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药店积极采用智能化技术,推动药店行业的转型升级。
2023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到2023年底前全部统筹地区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审核和监控数据准确上传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开展经办智能审核,规范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
《通知》还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两库”建设应用、智能审核、反欺诈大数据智能监测分析更加成熟完善,形成经办日常审核与现场核查、大数据分析、全场景智能监控等多种方式的常态化监管体系。
前不久,一则消息引起业界关注:河南省医疗机构全面上线视频监控+人脸识别,两年内将全覆盖,定点药店也被囊括其中。其实,这并非近日刚开始的举措,河南省的相关文件发布于半年前,作为推广线上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的一部分,类似要求正在全国范围推行。
可以看到,我国药店监管已全面进入“智能监管”新模式。另外借助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可进一步遏制定点药店违法违规行为,加快监管部门处理效率。
因而,药店的监控,实际上就是现代药店经营和管理的一个工具,利与弊只在于监管部门和药店管理者如何应用这把“双刃剑”。
而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监管部门和药店管理者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管理和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购药体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监管,确保其合规运营,避免过度监管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限制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安全性;在店内设置明显的标识,告知顾客摄像头的存在和拍摄范围,让顾客在购物时更加放心;此外,药店还应合理设置摄像头数量和密度,避免在顾客购物和店员休息区域安装过多的摄像头。毕竟只有在既安全又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下,药店员工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保障公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