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个处方药转为OTC
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和众生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OTC!
6月20日、21日,国家药监局接连发布两则公告,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核,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和众生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国家药监局提醒,请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2024年3月14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就修订说明书事宜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按照规定,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规定内容之外的说明书其他内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自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新药品说明书见下文附件)
02
今年已有10种药转为OTC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除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众生胶囊三个处方药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其他7种处方药先后转为OTC,他们分别是: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氯雷他定颗粒、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萘普生钠片、柴黄口服液,阿胶胶囊和甲硝唑氯己定洗剂(浓)。
上述处方药身份的转变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福音,意味着今后药店销售这些药品将不再受限于处方要求,在合理用药范围内可直接出售给顾客,双向利好药店和顾客。
尤其对于患者而言,这一举措为大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和较低的就医成本,无需预约医生或等待就诊即可购买OTC药品,节省时间和金钱,使治疗速度加快,常见病的药物治疗能更快获得。
有专家认为,处方药转为OTC能为药品带来诸多优势,如获得药店和快消品终端的宣传展示、广告传播、线上直销等机会。这使得招商范围扩大,经销商和代理商增多,销售渠道增加,销量扩大。同时,企业能便捷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产品实现更优秀的市场表现。
03
大批处方药,转战OTC市场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大批处方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大批处方药转战零售市场,既有被动选择的无奈,也有主动拥抱零售市场的积极作为。
2022年国家医保局公开表示,年底各省份要完成地方医保增补药品的清退工作,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被踢出医保目录的大批药品,自然面临着销量的骤然下滑。如何解决离开医保后的生存困境,无疑转为OTC走零售市场不失为最佳方案。
一批药品因被踢出医保而不得不被动转换OTC身份另寻出路转战零售市场,而有些药品受困于医改政策则主动选择拥抱零售终端市场。
以明星降糖药拜糖苹为例,2020年进入集采后,价格由原来的60元断崖式降至5元左右。数据显示,低价中标后,拜唐苹成为期内销售额下降最大的产品,从2019年的36.71亿元降到2022年的4.51亿元,这也让拜糖苹主动选择退出集采,进而积极转战零售市场。
事实上,这一选择也让拜糖苹实现了华丽转身。数据显示,2022年拜唐苹在零售渠道规模历史性的超过等级医院,从2021年的5.28亿元回升至2022年的6.22亿,零售渠道占比从2021年的43.77%提升至2022年的47.19%。
据国内行业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高达5421亿元,而2021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预计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OTC产品有140个。
政策的挤压和我国零售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大批处方药转换身份,转战零售市场的两大主要因素。
处方药无论是转变为OTC身份,还是转战零售市场,在现行大环境之下,对药企、药店及患者都是利好的选择。
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大的便利性和低就医成本;对药店来说,能帮助药店扩大销售渠道和吸引顾客流量,增加销售额;而药企则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
附:【银黄含化滴丸】【热炎宁合剂】【众生胶囊】药品新说明书
银黄含化滴丸 热炎宁合剂 众生胶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