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运营商CVS健康公司(CVS Health)表示,计划裁员约5000人,以帮助降低成本,其中大部分是公司职位。
《华尔街日报》报道,此次裁员将主要涉及在该公司企业部门工作的员工,即“非面向客户的职位”。CVS Health表示,该公司的商店、药店和诊所的职位将不会受到本轮裁员的影响。《华尔街日报》称,CVS还计划削减公司的差旅支出费用,以及对相关顾问和供应商的使用,此外还将停止某些业务计划。
据悉,受最新裁员影响的员工将获得遣散费、相关福利,并获得相应帮助以在其他地方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据CNN报道,拥有约30万名员工的CVS公司在2021年关闭了900家连锁店,占其门店总数的近10%,以应对“消费者购买模式”的变化。
“我们的行业正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消费者健康需求和期望。作为重新确定我们在医疗服务和技术方面投资优先次序的企业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作出决定,采取措施来减少开支”,CVS Health发言人表示,“这需要在公司范围内裁撤一些非面向客户的职位”。
这位发言人补充说:“我们预计裁员不会对我们的客户产生任何影响,因为我们仍专注于我们的使命——继续为顾客、患者和社区提供他们应得和依赖的护理和支持。”
CVS健康公司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压力的药店运营商。在中国,药品零售行业也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和变革。随着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推动,药店行业呈现出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数字化等发展趋势。然而,在快速扩张和转型的过程中,药店也面临着内卷化、同质化、低效率、低利润等问题。如何突出重围,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药店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02
从数据角度看,我国药店行业的规模和连锁化程度都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4.4万家,其中零售药店约26.3万家,全国门店总数突破62.3万家,连锁企业门店36.0万家,连锁率为57.8%,同比增加0.6%。
但这还不是连锁的终点。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乌镇健康大会上表示,2010年到现在,零售药店的竞争态势从过去的区域“散、小、乱、差”到逐步演变成为头部连锁聚集。最近两年,包括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家企业都会以年增加两千到三千家门店这种速度在发展。目前,零售药店行业的头部上市企业,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发展、发展、再发展。
行业跑马圈地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去除去年12月份防疫政策优化的影响,2022年1~11月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仅同比增长3.1%,新开门店贡献其中2个百分点,可比门店仅增长1.1%。
还有业内公开数据显示,全国61万家药店仅三分之一门店能够良性盈利。今年5月有消息传出,深圳一家经营近30年、有500多家直营店的连锁药房宣布全面歇业。根据网上截图,该连锁药房自称“医药零售行业的运营已经跌入谷底,公司亏损严重、举步维艰”,虽然公司试图自救,但还是发生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
“过去药店生意一直在找增量、抢占增量,现在到了聚焦主业、存量深耕的关键时期。”7月21日,老百姓副总裁李培在老百姓大药房生态伙伴大会上说,大家应该理性地看到过去三年行业整体增长率在放缓,这种趋势下必然会导致存量竞争加剧,高质量增长成为新的关注点,大家要把药房的商业逻辑向“深耕存量”转变。不管是从商业竞争还是零售本质来看,药店都要把“效率”作为突破口。
药店行业内卷严重,或迎来裁员潮流,但裁员的对象主要还是非面向客户的行政人员,而不是门店员工。药店裁员并不意味着药店人才需求减少,而是意味着药店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某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目前大连锁和一些正处于企业发展转型期的中小连锁来说,优化组织架构,裁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裁掉的不是门店员工,而可能是人员冗杂、岗位重叠的中层管理人员。”随着“双通道”、门诊统筹等政策在零售药店的相继落地,具有药学知识、服务意识强、熟悉医保政策的门店专业人员更为紧缺,而后台管理人员的成本优化空间则相对较大。因此,药店要加强对门店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激励,提高门店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变革。
03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药店必须与时俱进,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行业内卷和竞争压力,药店如何突出重围呢?
作为药品零售行业的领头羊,老百姓已经给出了答案。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中国医药零售行业20余年来始终紧随行业政策的变化、市场形态的变化,不断变革突破、韧性成长。当前,随着门诊共济政策落地、处方外流进程加快,医药行业具备新的增量空间。”
谢子龙强调了科技赋能和专业服务的重要性。他表示,后疫情时代,药品零售应以顾客全生命周期为中心,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集中优势资源走专业健康温暖服务之路。
“未来的药店要强化科技赋能,围绕‘人、货、场’不断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将药店打造成科技驱动的健康服务平台,以数据驱动、用流量闭环实现顾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谢子龙指出,当前中国医药零售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药品,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供除药品销售以外的轻诊疗、AI问诊等附加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大数据+会员+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医药健康生态体系。
除了科技和服务,谢子龙还强调了人的作用和价值。他呼吁行业内部要加强合作和共赢,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好的健康消费体验。
“人是顾客与商品、服务的链接,是零售行业最重要的因子。谢子龙提出,医药零售已从“货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他认为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号召工商联动、利他共赢,充分满足顾客多元化的健康消费需求。
事实上,多元化发展也是药店的一条出路。在药品零售市场日趋饱和和同质化的背景下,有些药店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消费水平、健康需求等因素,开设了药妆店、药诊店、无人药店、智慧药店等不同类型的药店,提供了不同的商品组合和服务内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多元化发展也帮助药品零售企业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合作伙伴,实现了跨界融合和创新。
在中国药品零售行业中,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和实践。例如:
一心堂:个护美妆业务已经成为一心堂发展泛健康品类的重要部分,2022年个护美妆产品销售额近3亿元。
健之佳:与薇诺娜展开合作,打造了药妆品牌,2022年薇诺娜系列产品在健之佳门店销售额突破2亿元,业绩实现翻番。
漱玉平民:健康美丽事业部从2022年5月开始真正运营,仅过半年时间便产生了近1亿元的增量销售。
这些企业的成功案例表明,药店行业内卷严重,但并非没有出路。只要药店能够抓住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带来的机遇,通过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发展等策略,就能够实现突出重围,走向高质量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