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集采药进药店,大势所趋!
近日,山东省医保局在淄博召开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现场会,部署在全省启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
按照6月21日山东省医保局印发的《山东省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为巩固药品集采政策落地成效,增强集采药品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可及性和群众购药便捷性,决定在全省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
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单体药店)、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同)、民营医院为集采药品进基层的主要对象。
关于集采药品进药店,《方案》指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自愿参加,鼓励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定点零售药店积极参加。每个参加活动的药店自主遴选确定不少于50种药品,并根据自身需求报送计划采购量。
截至目前,山东省只有4个试点市实施了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其中涉及1600家零售药店。此次会议部署在全省启动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意味着接下来上万家药店将参与到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中来。
今年3月27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与以往采购不同的是,此次全国中成药集采把零售药店纳入了采购范围。根据《文件》,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必须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则按照联盟地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在“改革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一章中,便提出“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在此之前,广东、上海、江苏等地也在推进把零售药店纳入集采的政策。
从政策层面的鼓励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到全国中成药集采把零售药店纳入采购主体,再到此次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部署集采药品进药店,这一趋势表明,未来全国范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店成为集采药品的销售终端。
02
众所周知,集采药品在医院实行的是“零差价”销售,在销售集采药品这一块医院基本上是不赚钱的,医院靠的是政府财政支撑。
然而,与吃财政饭的公益性医院不同,零售药店以私营为主,是盈利性企业,靠售药为生是药店的命根子。
过去,一些地方的医保局规定零售药店销售集采品种的加价不能超过15%,这或许还能给药店留下一些利润空间;但后来部分地方的医保局则要求零售药店销售集采药品执行“零差价”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使药店利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从近期结束的全国中成药集采数据来看,此次中成药集采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36%,多个药品降价幅度逾90%。吉林省银河制药有限公司的藤黄健骨丸(浓缩蜜丸)的全国省级采购平台最低中标及挂网价格为每盒192元,拟中选价格降至每盒7.75元,降幅超95%。
有行业人士曾算过一笔账:“我们的产品加价率只有15个点,本身这15个点不能养活一个药店的人工成本。我们的企业人工成本至少占到12%-13%,房租成本也基本上占到10%-12%。这两个成本已经到了25个点,怎么养活药店?”
集采药品的价格已经经过竞标进行了大幅度降价,即便加价15%利润也十分微薄,更不用说“零差价”销售了。药店的经营成本包括租金、员工工资、设备维护等多方面,对药店而言,“零差价”销售就等于亏本销售,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因为经营成本太高。
在当前政策驱动下,集采药品将陆续进入越来越多的药店,若无法从集采药品中获得利润,药店将面临经营压力的增加,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竞争在急速加剧,生存面临挑战。
03
药品集采成为常态,集采药品进药店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面对“零差价”的集采药品,药店的出路在哪里?
资深医药营销专家黄伟文在接受搜药采访时表示,集采产品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药店的人流量。同时,药店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合理加价销售集采产品,为药店带来客流。他建议药店应与集采产品的企业多交流,争取扶持、支持以及后台返利和动销活动等资源。
在当前分级诊疗背景下,黄伟文提出药店经营理念需要改变。“我呼吁零售药店在集采趋势下积极拥抱集采产品,并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实现互相成就。”黄伟文表示,与上游工业企业合作可以得到动销资源方面的支持、培训支持、学术支持,以及广告宣传方面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提高药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微利甚至亏本销售集采药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也在倒逼药店转变盈利观念。面对大趋势、大环境,药店人应该改变以往仅仅依靠药品差价盈利的简单粗暴模式,从而转向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药事服务来增加销售额,提高经营效益,保证生存质量。
观念一转变,原本让药店亏本的集采药反而成为赋能药店的新资源。比如,药店可以借助集采药的引流效应,把流量转化为其他高毛利产品销售,做一些套包套组、关联销售;或者转型到以健康服务为新的消费趋势上来。
中国药店四维品类管理创始人胡金林认为,药学服务是药店未来的方向,也是药店与其他零售渠道的差异化优势。他建议,药店要提高药学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培训,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用药、注意事项等专业服务。
消费者需求是药店经营的核心和动力,也是药店转型升级的方向。为此,胡金林建议:“药店要顺应消费者健康消费提质升级的新趋势,提供更多的健康产品和服务;要开展科普教育和便民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