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16日,公安部公布了4起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案件总体涉案金额超过1.6亿元。大批假药流向全国,案件中有的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有的添加化学药成分冒充所谓“纯中药”,严重扰乱了医药市场秩序。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和“昆仑2023”专项行动,坚持对各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活动打早打小、重拳出击,坚决遏制此类犯罪高发多发势头。
甘肃白银:制售假药32人被抓,涉案8000余万元
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公安局根据走访摸排线索,在市局相关部门的支撑下,研判深挖,摸清了一个涉及全国多地的生产销售假药链条,奔赴山东、江苏、湖南等20余省市,成功侦破盛某某等制售假药案,在山东潍坊捣毁生产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现场查获假药5000余袋及一批制假工具,案值8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盛某某等人购买马钱子等中药材以及布洛芬等化学药,粉碎后加工成药丸形状,命名为“除痹换骨丸”,宣称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对外销售。
湖北黄冈:制售“祖传哮喘神药”被查,涉案5000余万元
2023年4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移送案件,黄冈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捣毁涉案窝点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现场查获涉案药品8300包、半成品100余公斤,案值5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等购进扑尔敏等化学药和甘草等中药材,加工成自命名假药“祖传咳喘特效药”,号称是治疗哮喘等疾病的纯中药对外销售。
重庆:制售“追风透骨丸”等假药,涉案2000余万元
2023年5月,根据药监部门通报线索,重庆市黔江区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添加化学药成分制售所谓“纯中药”案,捣毁生产窝点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案值2000余万元。经查,201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宋某某等将中药粉末、小麦粉与化学药混合后制成“追风透骨丸”等假药,宣称是治疗风湿、哮喘的纯中草药对外销售。
山东日照:制售“祖传秘方”中药,涉案1000余万元
2023年5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日照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捣毁涉案窝点5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现场查获涉案药品1.7万余粒、化学药160余万片,案值1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嵇某某等多次大量购买吡罗昔康等化学药,与面粉、中药味香精等混合,手工捏制未命名黑色药丸,宣传是治疗腰腿疼、颈椎病、肩周炎等病症的“祖传秘方”中药对外销售。
02
药品购进渠道,是下半年重点整治环节
6月,国家药监局召开全国药监系统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在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基础上,对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进行动员部署。据悉,该行动为期一年半。
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的大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全国药店将迎来严查和整治。随着假药案不断曝光,在药店检查中,药品采购渠道也成为重点环节。
从近期全国各地对药品采购渠道检查情况来看,各类专项行动主要针对当前购销药品过程中,证、票、账、货、款不能相互对应一致,药品未入库,设立“账外账”,药品未纳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等问题。
专项检查以辖区内所有药品零售企业为检查对象,以治疗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常用药为重点检查品种,以药品购进为重点检查环节,以核查票、账、货、款是否相符、购进药品是否纳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以及药品是否可追溯等为重点检查内容。
同时,执法部门将加强药品监督部门与卫健、医保、海关、工信、邮政、网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药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加强跨部门、跨区域信息数据共享、情况通报、联合行动。
随着下半年执法部门进一步收紧力度,药店经营者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做好迎接检查的所有相关工作。售假药行为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仅加大了患者群体的经济负担,而且会贻患者误最佳治疗时机,属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极大。
03
购药一定认准正规渠道
对于患者来说,购买到假药也是欲哭无泪。所以,患者在购买药品时,务必到正规渠道。
正规渠道的药品,不仅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监管,还有明确的标签和说明书,可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法渠道的药品,往往来源不明、成分不清、质量不稳定,甚至可能是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此外,正规渠道的药品,还可以享受相关的保障和服务。例如,如果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或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诉和维权,获得相应的赔偿和救助。而非法渠道的药品,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追溯责任,患者只能自认倒霉。
因此,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不要贪图便宜或方便而冒险。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种宣传和推荐,要多方查证和咨询专业人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END